欢迎来到陕西汇合钢铁商贸有限公司网站!咨询热线:13991337098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发改委文件首提“收缩型城市” 专家呼吁要理性认识城市收缩现象 > 正文

新闻资讯

发改委文件首提“收缩型城市” 专家呼吁要理性认识城市收缩现象

作者:陕西汇合钢铁商贸有限公司时间:2019/4/9

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4月8日发布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下称《重点任务》)中,首次提到“收缩型城市”。《重点任务》指出,收缩型中小城市要瘦身强体,转变惯性的增量规划思维,严控增量、盘活存量,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向城区集中。

对此,上海财经大学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学良对上证报记者表示,2010 年中科院发布《中国科学发展报告》,指出中国未来较长时期人口增长率为零。同时,《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提出,至2020 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60%左右。在人口零增长和快速城镇化双重背景下,人口向大城市的集聚,代价是部分中小城市以人口为核心的要素的流失,城市收缩在未来较长时间内,将成为城市发展的常态。

张学良表示,根据其研究团队长期调查发现,中国有26.71%的地级/副省级行政单元发生收缩,且29.89%的收缩城市的市辖区出现了人口流失现象,集中分布于中国东北和长江经济带地区。在长江经济带地区,110 座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52 座出现收缩,约占城市总量的47.27%;58 座处于非收缩状态,约占52.73%;84 个市辖区出现收缩,约占市辖区总量的26.42%;393 个市辖县出现收缩,约占市辖县总量的51.98%。且收缩城市大部分分布于长江经济带北部地区。收缩城市与非收缩城市逐渐呈现连绵化的发展趋势,其中大城市绝大多数属于非收缩城市类型,彰显出大城市的人口集聚效应优势;而中小城市的收缩表现更为显著。

张学良认为,区别于国外城市收缩的一般特征和动因,中国的城市收缩有着自身鲜明的特征。理性认识中国城市收缩现象,明确城市收缩的基本空间分布规律对于未来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规划的高质量实施具有重要的实践参考价值。为此,他提出了如下建议:

首先,重视中国普遍存在的城市收缩现象。在收缩城市的未来发展规划中,应采取“适应”收缩的态度,将收缩视为一种不可回避的后果,不要客观忽视收缩,亦不要主观轻视收缩,积极应对收缩城市可能引发的危机。

其次,遏制与人口流失相悖的空间扩张趋势。他认为,城市收缩在中国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普遍存在,而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引发持续的空间扩张,形成人口流失与空间扩张的强烈对比。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借鉴国际上“精明收缩”理念,优化而非逆转收缩城市,关注收缩城市潜在发展动力,优化收缩城市建筑和土地集约利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

三是着重关注人口流失背后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持续的人口流失”是城市收缩的表面特征,城市收缩可能同时伴随生产效率下降、失业率升高、人力资本存量下降等问题,更加值得关注。中国收缩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劣于非收缩城市,预示经济社会发展潜力不足。未来应对城市收缩可以从优化财政收支、提高基础教育水平和应对人口老龄化着手,同时应结合微观统计数据,研究与企业生产和居民消费相关的经济发展活力,及时发现城市衰退的趋势,未雨绸缪。


ewm_wap

联系人:周涛 电话:029-86722292、86717057、84622871 手机:13991337098、13572929698

地址:西安市东元路18号晶源钢材205室

版权所有 陕西汇合钢铁商贸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