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宣布,自7月20日开始,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
所有金融从业者都清楚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性,消息很快通过各种渠道,展开了病毒式的传播。在央行发布消息时,美银美林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陆挺正在开会,但这并没有影响他在第一时间获得这一消息。
陆挺面对腾讯财经的解读,代表了市场上主流投行人士对这一政策的看法。透过央行的新政,他看到的不是银行将割下的“肥油”补贴给了最需要扶持的中小企业,而是极少数的央企在与银行的谈判中,将获得更低的融资成本。
与此同时,银行的从业人员中,出现了冰火两重天的分化。一部分从业者弹冠相庆,因为他们终于可以动用低价武器,来争夺以往难以企及的客户;而另一部分大银行的从业者则暗自神伤,新政意味着他们未来将面临,来自中小银行无休止的挑战,以及面对强势的央企时,丧失保护自身的盾牌。随着游戏规则的更改,一个银行大变局时代呼之欲出。
银行间竞争的加剧,必然导致利润的下降。招商证券首席分析师罗毅对腾讯财经表示,此次变动,预计会对银行净利润造成2%的负面影响。
按照高层引导银行反哺实体经济的思路,从银行挤出利润的目的已经初步达成,然而遗憾的是,可能只有少数央企受益,资金未必流向效率更高的民营企业,这让央行的新政看上去颇为尴尬。
实体经济提振有限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以取消贷款利率7折下限为第一步,而最终完成应该是以取消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为终结,其中要经历一个培养中国金融机构在存贷款利率的定价权的过程。
扩大利率的浮动区间,一直是利率市场化渐进推行的手段,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最近的一次调整,发生在一年以前。
2012年7月6日,央行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7倍。在此前一个月,央行不仅调整了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还调整了存款利率的浮动区间。
2012年6月8日,央行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当时,招商证券首席分析师罗毅正在海外,他在与腾讯财经电话连线时,对此番利率市场化举措表现出了较高的兴趣。
在回国以后,他曾去银行调研利率浮动的情况,调研结果发现,银行实际贷款利率多集中在基准利率以上,很少会触及基准利率的0.7倍这一下限。
基于这一调研结果,他认为,贷款利率下浮限制的取消,对目前的企业融资帮助不大。他指出,此次贷款利率的开放符合预期,但是存款利率没有变化,令市场失望。此前市场的预期比较激进,而央行此次的举措比较稳健,这对市场来说,仅是相当于“靴子落地”。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与罗毅持有相同的观点,他对腾讯财经表示,贷款利率取消浮动下限。短期对实体经济提振作用有限,下一步应着力于加大存款利率的自由浮动。潘向东表示,当前尽管经济下行,但由于金融资源领域错配,导致贷款需求较旺,资金利率高企,此时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对实体经济的提振有限。
“而这恰是央行选择此时推出新政的原因。”天弘基金首席策略师刘佳章对腾讯财经表示,央行选择了一个影响最小的时点,推出了这一新政,这将对经济的影响降到了最低。
银行格局将变
相比对实体经济的微弱影响,新政可能使银行间的竞争激化,这或许将改变目前的行业格局。
一位在大型商业银行工作的人士对腾讯财经表示,他自己已经感觉到了明显压力,最直接的影响是,基于央行的新政,中小银行拥有了与大型银行竞争优质客户的机会。
他所指的优质客户并非是能够给银行带来更多息差收益的企业,而是通常被银行视为无信用风险或风险极低的央企和地方政府。实际上,其他企业很难在与银行的谈判中掌握话语权。
由于以往央行限制贷款利率的下限,在同等低利率的竞争环境中,央企更喜欢与资产规模更大、实力更雄厚的大型银行合作,中小企业没有有效的手段去与大型银行竞争此类客户。
“以后就不一样了,中小银行如果贷款利率较低,部分央企会愿意与他们合作的。”该人士指出,此次票据贴现利率也被央行放开,中小银行同样可以降低贴现利率,从大型银行中抢走客户。
正如大型银行的从业者所担心的一样,部分银行已经开始盘算着,如何用较低的贷款利率取悦央企。
“至少以后可以少陪客户喝酒了。”一家银行的员工对腾讯财经透露,以往在与央企的接触中,由于竞争优势并不明显,通常需要通过宴请企业负责人,来达到向该企业贷款的目的。不过,他打算未来以降低贷款利率的方式来代替喝酒。
显然,未来银行需要在维护客户资源与维持利润之间寻找微妙的平衡,这对银行的监管和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浙江泰隆商业银行副行长金学良对腾讯财经表示,对贷款利率管制的调整是差异化监管政策的细化,将对商业银行的精细化管理和差异化服务起到导向性作用。贷款利率放开对调整银行的业务结构有引导作用,会鼓励银行发展议价能力高的贷款业务,但不同银行的经营定位主要还是取决于该行的市场定位和内部结构。
不过,也有大型银行中的人士并不在意中小银行的冲击。他对腾讯财经指出,中小银行受制于资本金的限制,能够参与的项目有限,所以大型银行的市场地位不会改变。不过大型银行安全边际确实在下降,对央企的覆盖率肯定是有所减少。
反哺方向扭曲
无论是中小银行打价格战,还是大型银行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无疑都会加重银行的盈利负担。罗毅测算,预计会对2013年银行净利润造成2%的负面影响。银行利润遭挤压,银行被迫反哺实体经济,这一结果实际上符合高层的意愿。
长期以来,银行的存贷款基准利率均由央行制定统一标准,固定息差让银行持续享受着政策红利。金融危机之后,在经济缓慢复苏过程中,银行也一直保持着较高的盈利。2011年,在企业利润低迷的情况下,中国银行业的净利润占全球银行业的29%。
民生银行行长洪崎曾公开表示,“企业利润那么低,银行利润那么高,所以我们有时候利润太高了,有时候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
在银行羞愧的背后,高层下决心调整社会资源分配方式,让银行反哺实体经济。此后,利率市场化的步伐加快,才有了后来一系列调整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货币政策。
2013年初,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曾公开表态,“银行高盈利不可持续。”会通过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多种融资方式,来压缩银行的盈利空间。
如今可喜的是,通过取消贷款利率的下限,引发行业内的竞争,压缩银行利润的目的基本已经达成。但是有迹象表明,银行的反哺方向可能发生了扭曲。
7月19日,央行网站发布《2013 年上半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上半年,金融机构贷款余额68.08 万亿元,同比增长14.2%;上半年增加5.08万亿元,同比多增2218 亿元。
房地产贷款增长较整体增速要快。上半年,房地产贷款余额13.56 万亿元,同比增长18.1%,上半年增加1.3 万亿元,增量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27.1%。
显然,房地产并非是高层希望看到的资金流向,同时可预见中小银行和大型银行的竞争焦点主要集中在央企和地方融资平台,而效率较高的民营企业,并未从利率市场化的变革中明显受益。
包括陆挺、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微博)在内的多位经济学家,质疑央行新政导向的合理性。
林采宜指出,放开贷款利率下限只会是神仙打架,与小鬼无关。就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目前的贷款成本普遍高于基准贷款利率的七成,享受优惠利率的是大企业,放开贷款利率下限只是增大了大企业在跟银行谈判时的议价空间,进一步降低大企业尤其是垄断企业的融资成本。
不过一个更长的逻辑链条或许能够解释央行的用意。刘佳章认为,银行息差收窄,进而迫使银行放弃传统的粗放式经营模式,放下身段,寻找新的客户群体,最终形成银行资源逐渐向优质小微、民企倾斜,或通过诸如加大资产证券化业务比重的方式来弥补预期盈利的减少。
不过这一链条的实现,显然要滞后于央企获得更低的融资成本。对于央行来说,如何在金融改革的推进中,优先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可能是未来一个重要的课题。(腾讯财经 闫铮、刘中盛、吕雯瑾、纪振宇发自北京)